高速公路是專供汽車高速行駛的全封閉、多車道、大流量的公路運輸大動脈。雨水天氣改變了行車環境,增加事故發生的機率。
一、本轄區積水路段基本情況
京珠高速湖南耒宜段地處丘陵地帶,高速公路在崇山之間串行而過,坡多彎多,雨霧天氣多。特別是在春夏之交來臨之際,降雨頻繁,事故多發,給廣大的駕駛員制造了許多麻煩。耒宜大隊蘇仙中隊轄區路段從京珠高速湖南段477km至499km,南北雙向共長104公里,其中積水路段6個,由于地勢原因,主要積水路段位于479km以北。筆者就本轄區六個積水路段發生的交通事故進行了實地勘查、并查閱了相關的案卷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以期找到預防雨天交通事故的最佳方法,為預防雨天交通事故提供參考。
積水路段現場照片
二、事故成因分析
從2008年2月22日至4月28日,本轄區雨天共發生事故18起,其中小車單方事故占12起,追尾事故5起,大車側翻事故1起。經查閱案卷中詢問材料和最后事故認定,18起事故中,車速過快占7起,駕駛員操作不當占7起,未保持安全行車距離占3起,貨物超高導致事故側翻1起,從18起事故中我們找出幾個共同特征:
(1)發生事故時間:白天;
(2)道路線形:沿行車方向是向左轉的彎路;
(3)事故路段:濕滑;肇事車行合理;
(4)輛突然“擺”了一下,然后就失去控制,撞擊護欄。這肇事車種:基本都是小轎車;
(5)事故形式:單方撞擊護欄(嚴重的翻車、起火,并伴有駕駛員、乘車人甩出些駕駛員表述的就是典型的“水膜滑溜現象”。“水膜滑溜現象”是指汽車在積水的鋪裝路面上車輛致死);
(6)肇事車時速:100km/h(或以上);
(7)行駛時,輪胎一邊排開路面上的積水一邊向前滾動。
安全帶:肇事車駕駛員以及前排乘員均未系安全帶;干燥的路面與輪胎接觸時,可以獲得較高的摩擦系數。
(8)事故損失:經濟損失巨大,并伴有人員傷亡,甚至可能是群死群傷;
(9)車輛失控的地點 :車輪駛入有水的道路。
從以上幾個共同特征,筆者認為,交通事故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道路因素
(一)道路設計和質量因素
道路質量分為道路本身質量和道路所處的環境質量。影響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道路質量因素主要有:道路幾何線形要素、路面狀況、車道寬度、交通安全設施等。道路所處的環境質量要素有:交通環境(包括駕駛作業時的氣候環境、交通量、交通量構成等)以及車內作業環境(包括溫度、噪聲、人機交互設計等)。道路質量是否與人、車保持協調,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有重要影響。合理的、安全的道路性能應該為:高速公路的直線段不宜過長、平曲線半徑不宜過小、超高和視距要合理、變坡點處的曲率與坡長要合乎規范、道路線形組合要協調、高速公路道路線形與道路景觀間的組合設計要協調、路面的識認性和抗滑性要較好、道路所處的環境質量有利于交通安全、交通安全設施設置數。但路面積水以后,輪胎與路面的直接接觸受到妨礙,水在這里起著潤滑劑的作用,使摩擦系數減少。路面潮濕時,輪胎的接地面內只有一部分直接與路面接觸,其余部分是通過水膜接觸路面的。水膜介入的部分越大,摩擦系數越低。如果進一步提高車速,最終將導致輪胎與地面完全失去接觸,輪胎便在路面的積水上面向前滑動。這種現象恰如滑水運動一樣,卷入輪胎下面的水壓力與輪胎的載荷相平衡,輪胎與路面完全失去接觸,這就是“水膜滑溜現象”。如果“水膜滑溜現象”造成兩側輪胎受到地面摩擦力不同,高速行駛的車輛將失去平衡,極難駕馭。行車中為了使輪胎與地面能直接接觸,必須排擠掉介入的水膜,這就必須加大局部壓力,或降低輪胎運動速度, 以便有足夠的時間把水從接地面內排出去。
雷某事故車輛現場照片
1、2008年4月10日上午從7時許開始持續下大雨,由于是長達3公里的下坡加轉彎路段,水流是沿著中央隔離帶流至471KM+500M時道路向左轉彎,水流橫穿高速公路向右流入路邊排水溝。一小時后471KM路段路面開始出現積水。產生了“水膜滑溜現象”必須滿足的兩個條件之一是道路有積水。持續不斷的暴雨使得積水越來越深,形成約一厘米厚的水流橫穿高速公路。八時四十五分,郴州嘉禾籍駕駛員雷某駕駛小轎車從該路段經過,由于車速過快,在經過積水路段時車輛失控,從高速公路行車道穿越路旁綠化帶直沖護坡,最后倒掛在護坡上。事故后,駕駛員雷某直言,在駛入積水路段前根本沒有留意到路段有積水,在沖入積水路段后,輪胎沖擊水流產生的水花覆蓋在前擋風玻璃上,視線完全模糊,隨之車輛失控,發生交通事故。由此可見道路有積水是一個重要客觀因素。
2、對于小車來說一定坡度的兩邊高中間低的道路設計有助于更好的排水。但與此同時,過高的坡度對于一些超高大貨車的影響就是致命的。由于裝載的貨物超高或者是在裝載貨物時擺放不合理,在經過有坡度的路段時加上雨天伴隨的大風,很容易的就讓整個車輛側翻在地。
3、該轄區的高速公路有早期修建的水泥路面(主要集中于京珠高速路段)和后來修建瀝青路面兩種。以譚邵高速為例子。譚邵高速自2003年開通至今已有五年時間。五年里車流量雖然不大,但五年來,車輛基本在行車道上行駛,從而使得瀝青路面產生了兩條深深的車轍痕跡,一到下雨天車轍里就形成積水。大車通行基本沒有問題,但小車一旦車速過快就難逃側翻的厄運。
(二)惡劣天氣因素
下暴雨時,天氣的突然變化使得前后擋風玻璃都會有霧氣,駕駛員的視線會受到影響,尤其是下暴雨時雨刷器不能有效地刮凈擋風玻璃上的雨水,令駕駛者眼前模糊不清。同時,在穿越積水路段時,車輪和積水接觸所產生的水花不但影響了駕駛員本身的正常駕駛,而且大貨車通過積水路段時產生的水花可以讓與它并行的小車視線完全受阻。
同時暴雨突然的天氣變化也使得整個車內空間變悶,駕駛員心情變得煩悶,暴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駕駛。關于這一點,特別明顯的體現在駕車時間不長、經驗不足的一些駕駛員身上。
(三)人為因素
1、超速。事實證明,超速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下雨天氣,道路較滑,輪胎的附著力下降,因此慢速行駛較為安全。實踐證明,在雨天制動要將制動跑距延長3倍,從制動動作流程看,一是發現前方有障礙到判斷停車約需0.3秒;二是右腳從油門移動至制動板約0.3秒;三是當踩下制動到油壓開始作用約0.3秒;四是制動發生作用到停車還需要一段時間。其中第一到第三階段,還在駕駛員的反應動作期,制動未發生作用。在這段時間車輛仍然繼續前進,此距離叫空走距離。第四階段中,制動器開始動作到車完全停下之間的行車距離叫制動距離,一般所說的制動距離是兩者之和。空走距離是隨駕駛員的反應而變化,和天氣無太大關系,但在下雨時,因輪胎和地面的摩擦力減半,制動距離也會隨之增加2倍。再者,下雨路滑,緊急制動易造成輪胎抱死,這也是制動距離變長的主要原因。因超速發生的案例已經不勝枚舉了。就以上統計的18起案例里車速過快就占了7起。從理論到實踐,超速行駛所產生的駕駛員視野變窄,視力下降,車輛制動延長都在暴雨天氣里更明顯地體現了出來。
2、操作不當。在18起案例里,因為駕駛員駕駛經驗不足導致在行駛時遇到暴雨天氣路和過積水路段時操作不當導致事故發生的也占到了7起。經調查案卷得知,有司機看見前方有積水路段時操作辦法是采取加大油門沖過去。結果車速越快,事故損失就越大。當然,也有駕駛員是在路過積水路段的時候采取緊急制動的辦法和大幅度打方向來調整車輛 。錯誤的操作只能帶來錯誤的結果,在高速運行的狀態下,車輛急剎車和大幅度甩方向只能讓車輛更快的側翻或者撞向路邊的公路設施。
三、事故預防和對策
(一)切實做好日常準備工作
1、配備相應的測速設備,經常性地進行測速,處罰超速行為。對于測速可開展定點和流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特別是針對急彎陡坡等事故多發點重點掛牌測速。經實踐證明,在前方進行樹立標志標牌提醒前方測速的車平均速度要比樹立標志標牌謹慎駕駛的車速要慢的多。
2、抓好安全教育,提高駕駛員的安全意識。如從駕駛員意識到需制動到車完全停住會經四個階段:通過警營開放日,春運、暑運等交通集中整治時的宣傳,以現場講解、播放影音、給駕駛員的一封信等多種形式開展告知暴雨天氣時的應對措施,必要時可將轄區事故多發,積水,濃霧等危險路段以圖示的方式標明在高速公路入口或者以傳單的形式予以發放。
3、聯合其他交通管理部門對重點危險路段進行排查和整治。對于積水集中表現在對排水設施不能發情況逐級匯報,快速處置。另一方面加強與路政等其他交通管理部門的聯系,充分利用收費站入口電子顯示屏和路面提示板滾動發布暴雨預警,警示駕駛員注意行車安全,并要求路政部門和養護等聯動單位加強人員車輛的備勤,保證在出現緊急情況時能迅速出警,高速巡警聯合路政員和養護員及時處理可能的突滿足現有情況下的臨時和長遠補救措施主要有:
(1)發狀況。在積水路段樹立警示牌提醒所在路段雨霧天氣減速,謹慎駕駛等提示。
(2)劃立責任區,規定責任人保證各類排水渠道的暢通,并不定時進行督察。
(3)在事故多發路段將有水的道路面用反光錐形筒包圍起來,周邊設置完善的交通標志,強行阻止車輛駛入,預防事故發生。
4.加大管控力度。在高速公路收費站入口處提醒小轎車駕駛員以及前排乘員按照規定系安全帶,對不系安全帶的予以處罰,并強制其系上安全帶;在出口,由民警從通行卡查驗入口時間,計算行車時間,處罰小轎車超速。對于超高等裝載不規范的貨車聯合收費站采取禁止上高速或者責令自行消除交通違法等手段在根源消除不安全隱患。
(二)完善應急措施
一是加強宣傳警示措施。發現路段有暴雨或者上級發布暴雨預警警報后,一方面單位向全體民警傳達暴雨信息,提高警惕,注意自身安全防護工作,特別要求民警24小時保持通信暢通,隨時待命。
二是加強路面管控力度。啟動《惡劣天氣交通管理工作預案》,按照“勤務跟著氣候走 勤務跟著流量走”的工作思路,強化路面管控,確保行車安全。暴雨期間,強化對重點路段、重點時段特別是施工路段、夜間時段的巡邏管控力度,要求施工單位做好因雨停工期間的安全保障工作, 及時清除施工作業區的設備。巡邏民警巡邏時通過開啟警燈、開啟誘導提示屏、喊話等方式提醒駕駛員降低車速,保持車距,同時,嚴格推行“打防結合,嚴管重罰”的管理理念,對酒后駕駛、無證駕駛、違法占道、駕駛安全狀不良車輛等違法行為進行重點整治,最大限度地凈化交通秩序,確保暴雨惡劣天氣下高速公路的安全暢通。
三是加強隱患排查工作。按照管段負責的要求,在雨后增加巡邏的密度,不斷對轄區道路進行排查,查看交通標志標牌有無損壞、路旁的樹木有無被大風刮倒、路面是否有嚴重積水的地方、有無交通堵塞的情況,并將各類隱患進行匯總后及時通報高速公路管理處進行修復,確保高速公路路面設施安全有效。